你的位置:nba体育网站在哪里看 > 产品展示 > >两次一等功的英雄宋良友:战后要求回乡种地挖煤,隐姓埋名65年
热点资讯
产品展示

两次一等功的英雄宋良友:战后要求回乡种地挖煤,隐姓埋名65年

发布日期:2025-01-23 02:38    点击次数:176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志愿军部队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战斗英雄,有些战斗英雄血洒疆场,而活着的一些英雄复员后深藏功与名。

今天本文的主人公宋良友,他虽然在朝鲜战场上曾两次立过一等功,但他却在战后把军功章深埋心里,默默工作,无私奉献,隐姓埋名65年。

痴呆老人口中的一串数字,引出一段峥嵘岁月

在安徽省蚌埠市有一位老人宋良友,他在晚年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一改往日不喜言谈的性格,嘴里不断吐露出一串奇怪的数字。

最初老人的亲人们并不在意,认为这只不过是老人在念着玩而已,没过多久儿女们发现老人是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时间一久,也听出了老人说的一串数字是“27、81、241、3、12”,但这一串毫无相关联的数字到底与老人有何关系呢?

生活不能自理,有时候甚至连自己的子女都能忘记的老人,却无论如何都不会忘记这一串数字,于是子女们很想揭开父亲心里最深处的秘密。

展开剩余85%

时间来到2018年,安徽省淮北市全市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的消息,传到宋良友子女这里时,他们恍然大悟,父亲口中所说的这一串数字会不会是跟父亲之前所在部队有关系呢?

他们只知道父亲曾经当过兵,也没有听父亲跟他们提起过当兵时的故事。几人一合计就决定去父亲的房间里去看看能不能找出一些相关信息。

宋良友的女儿宋华女士自告奋勇揽下了这个任务,因为她知道父亲的旧衣物和私人收藏,一直收藏在旧大衣柜里,老人几十年来都不给人去乱动。

宋女士在父亲的衣柜的夹层里,找到了一张发黄的奖状,上面隐隐约约写着“第三野战军司令部”、“宋良友”、“三等功”等字样。

宋女士很惊讶,原来父亲不但是一名解放军退伍老兵,而且还在战场上立过功,那么父亲口中说出来的一串数字十有八九跟他所在部队有关。

怀着疑问,宋女士拿着奖状给父亲看。因为老人在2013年得了脑梗后,清醒的时间就越来越短了。清醒时的宋良友抚摸着奖状断断续续说出了“志愿军”、“3营”等重要信息。

宋华听了父亲说出的这些信息后,感觉老父亲身上肯定有大秘密,就赶紧联系兄弟姐妹一起来商量,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正在大家七嘴八舌商讨该如何去搞清楚老爷子的身份时,他们中最小的三弟突然一拍大腿说:“我想起来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以前住在煤矿宿舍时,有一次宿舍起火,父亲的一些铁牌牌被烧掉了,父亲还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宋华看着捧在手里的奖状,对着众人说:“你们说,被烧掉的铁牌牌,会不会是父亲的军功章?”

几人商量了大半个晚上,最后决定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的表格上,为老人填上“曾入朝作战立功”,并将老人的奖状拿到当地民政局进行鉴定。

在民政部门和武装部鉴定后,这是一张货真价实的奖状,这引起了淮北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高度重视。

经过查阅档案后,发现宋良友老人是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经历过长津湖战役等多场恶战,是我军中的老英雄,是人民的功臣。

抗美援朝立下大功

1928年,宋良友出生在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一家贫困农户家庭,当时军阀混战,民众苦不堪言,后来又爆发了抗日战争,年幼的宋良友跟随父母离开家乡南下逃难。

在逃难中,宋良友看到了日寇的种种暴行,他小小年纪就想去加入新四军,参加抗日游击队打鬼子,但由于年龄太小而被部队拒绝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宋良友和父母一起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并在1946年报名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很快他就担任连里的机枪手和尖刀班班长的职务。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入朝作战,当时宋良友是第9兵团27军81师241团3营12连的一名班长。

久居江南的第9兵团是解放军中的精锐部队,作为原定攻台军的主力,在仓促间入朝作战,部队的装备物资不足,尤其是缺乏在冰天雪地里作战所需的冬装,这给后来的作战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当时第9兵团的战士甚至还穿着单衣,在长津湖战役中,很多战士的脚趾被冻掉、耳朵冻得流脓。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宋良友这名老兵带领尖刀班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第二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

在长津湖战役中,宋良友所在的第241团奉命进攻新兴里,在这里宋良友与战友们遇上了在美军中号称“北极熊团”功勋卓著的王牌部队。

宋良友与战友在新兴里与敌人打了三天三夜,在劣势武器装备的情况下,全歼“北极熊团”,并缴获了他们的团旗,让美军这支功勋部队成为历史。

在这三天的艰苦战斗中,虽然是全歼了“北极熊团”,但3营也伤亡惨重,宋良友所在的12连在反复争夺阵地,坚守3天3夜的时间后,全连就只剩下了几个人。

宋良友也在战斗中不幸被炮弹炸中昏死过去。被痛醒后,他发现自己身上多处受伤,最严重的是腹部的伤,肠子都流了出来,他用衣服把伤口缠紧,靠着坚强的意志力爬回了部队。

宋良友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我攀着悬崖壁上的草藤返回部队时,中间还从崖壁上摔下来一次,幸亏有树接着,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宋良友被紧急送到后方医院进行治疗,在野战医院里他昏迷了两天,后来奇迹般地醒了过来。由于在新兴里的出色表现,宋良友被授予一等功。

长津湖战役后,第9兵团因伤亡惨重,不得不回国进行休整,宋良友也跟随部队回国休养了一年。

1952年,宋良友跟随部队再次赴朝参加第五次战役,81师负责阻击敌人,掩护大部分撤退,他所在的241团,始终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由于宋良友在第五次战役中的出色表现,他再次被授予一等功。宋良友在朝鲜战场上参与大小战役战斗无数次,多次被9兵团授予三等功、四等功。

战后复员回乡,隐姓埋名65年

朝鲜战争结束后,宋良友回到国内,响应国家的号召,强烈要求回乡种地、挖煤,选择了复员回乡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了一名煤矿工人。

宋良友到煤矿工作后为人很低调,从来没有向人提起自己在部队的经历,甚至在下矿挖煤时他都不在矿上洗澡,就是避免让工友们发现他浑身的伤,从而牵扯出他立功之事。

宋良友在煤矿工作了30年,一直到他退休都没有一个工友知道他曾是一名战斗英雄。当一次宿舍发生火灾,他的军功章被烧毁时,工友们还诧异老宋为何会为几块铁牌牌伤心难过。

好在他还将一张三等功的奖状保存完好,将它存放在自己的衣柜里,从来不拿出来给人看。要不是宋良友的女儿发现这样一张奖状,我们的英雄将默默无闻地过完这一辈子。

写在最后:

英雄从朝鲜战场回国后,把军功章深埋心里,默默工作、奉献一生,他是一个平凡而令人尊敬的英雄。宋良友老兵的做法,完美体现了在革命年代英勇顽强、敢于牺牲,在和平年代默默付出的大无畏精神。

发布于:天津市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友情链接: